培养孩子悦读的好习惯究竟有多重要?
点击:
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,大家都应当多读书。相信这一点没有人会反对。即使平时不读书的人,也不会认为爱读书是一件坏事。
阅读是一种本能,是一种生存的需要
如果不将“阅读”的概念局限在文字书籍的狭义范围,实际上我们时时刻刻都在阅读。
早上起来阅读天气的变化,走在路上阅读人群的面孔,坐在车上阅读大街上的广告,晚餐时间阅读饭桌上的香味……阅读,是我们与置身其中的外部世界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。
但阅读的意义不仅如此,在百科全书的定义中:
“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”。森林里的野兽,也能够在流动的气味中解读猎物的方位,判断出正在靠近的威胁;地底角落中的虫蚁,也能够从温度和气压的细微变化中准确地预测天气的转变。
动物也通过身体或声音的各种语言进行交流,但是只有人类,才具有自己的符号体系。
凡尔纳未曾真的周游世界,但是他写出了《八十天环游地球》;我们并不认识凡尔纳,但读他的书,足不出户就能体验遥远之地的神奇冒险。
人类的经验从远古时代延续至今天和明天,从最繁华的都市传递到最偏僻的乡野。是因为人类有文字和书籍。
诗人狄金森写道:“没有一艘船,能像一本书;也没有一匹马,能像一页跳跃的诗行,把人带向远方。”
一个阅读者,同时也是人类文化的吸收者和传承者。
既然如此,为什么我们很多人即使并不缺乏获得书籍的机会,却并无阅读的习惯或者阅读的能力呢——童年阅读的缺失!
俗谚云:“三岁看大,七岁看老。”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已经表明,儿童智能的发展存在不同的敏感期或关键期:语言发展敏感期,书写敏感期,阅读敏感期。
语言、书写和阅读,是相互关联的。在敏感期内,儿童学习相应的技能会比较容易,而错过这个时期则会发生学习困难,甚至影响终生。
一个从小爱读书的孩子,长大后也会继续热爱阅读,但要让一个没有阅读习惯的成人喜欢读书,则非常困难。童年时期的阅读经验,可能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。
受能力等条件所限,儿童不能像成年人那样随心所欲地安排自己的行动,但他们可以在图书和故事所营造的虚构世界里天马行空,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自由。
莫里斯·桑达克的图画书《野兽国》之所以成为经典,正是因为它能够以极其简明的方式,将无数孩子内心的语言真实地表达出来,帮助他们获得情感上的抚慰,重新找回对这个世界的爱与信任。
与成年人一样,孩子的生活中也会面临疑惑、委屈,甚至情感上的压抑;在他们成长的路上,也会遭遇对他们而言极其巨大的困难。
一本能够引起共鸣的好书,既可以成为孩子精神上的避难所,也能帮助他们获得情绪上的舒解,得到心灵上的慰藉。
童年的阅读,还会让孩子的心灵更加丰富,更加柔软,更加坚韧,让他们渐渐变得强大起来。一个内心丰富的孩子,当他遭遇困难的时候,内心的支柱不会轻易折断,很少做出极端的行为。
他们能更敏锐地感受到爱的存在,更懂得理解周围的人与世界对自己的善意,也更懂得如何去爱人、爱世界,以及容纳不完美的现实。
一个爱阅读的孩子,也会是一个更有能力感受和创造幸福的孩子。
阅读能帮助孩子从小养成思考的习惯,建立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,学会与这个世界友好地相处。更重要的是,他们也会在别人的故事里,发现和观察他们自己,完成对自我的认知。
在阅读中,一个孩子也在寻找着前行的方向。面对宽广的未来,他们不停地探求自我的边界,不经意间读到的一本书、听到的一个故事,便可能让他们找到自己梦想的目标,让人生从此改变方向。
童年的阅读经历,会成为一个人足以回味终生的美好记忆。
阅读之所以重要,与其说是因为书籍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,不如说是因为阅读为我们提供了与世界沟通和交流的一座桥梁、一条通道。通过阅读,我们获得了一种生活方式,表达出一种生活态度。
对父母们而言,在孩子成长的路上,或许还有许多比阅读更重要的事情。
但我们知道,一个儿童读者,也将会是一个终身阅读者;左悦右读少儿专属书房运营总部通过,国内独创的《三维立体情境教学法》让更多的教育从业者和家长们,帮助孩子亲近书本、爱上阅读、养成阅读习惯,送给他们一份珍贵的礼物。这份礼物,足以让他享用一生。